img21.gif  

人物由四位老農民的日常生活紀錄開始,沒有旁白及多餘的文字解說,讓觀眾彷彿進入了老農民的生活,讓他們用自己真實的語言以及情感來訴說台灣米的故事。歷經整個時代的變遷以及環境的驟變,讓我們在他們身上留下了真實的感動以及務農人家靠天維生的生命哲學。

而此紀錄片的取名原自崑濱伯說,『有時候 晚上來灌溉,風清月朗,青翠的稻子,映著月光,很漂亮!心情好,就哼起歌來,雖然心情(擔憂),不知道颱風會不會來,或病蟲害,也是無米樂,隨興唱歌,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此紀錄片的出發點在於關懷台灣基層的勞動族群,農民,在台南的後壁鄉就如同其他的農村一樣,因為年輕人口外流,而導致村裡剩下來的老人沒有辦法退休,沒有青年願意繼承他們的衣缽而使得勞動人口趨於高齡化,這樣的現象在台灣的鄉下地區是常見的,但被視作是ㄧ個正常的現象無人關心聞問。而這群老人面對農業日漸衰退,雖然無奈但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他們仍然堅強樂觀的面對,毫無怨言。其中最令我感到鼻酸的是其中一段,崑伯右眼失明,崑伯將原因歸咎於天譴,他說幾年前把沒有曬乾的土豆賣出去給人,ㄧ定是這樣才會被老天爺懲罰。這種樸質善良的個性,令人動容。

當稻米成熟等待收割時,崑伯走過田梗用手撫摸著成熟低垂的稻穗,是最令人感動的畫面之一。他說要愛護這片土地就要一佈好好把事情做好。等到收割完畢,賣出稻米又覺得十分不捨。可見他對土地感情之深,對米粒割捨之痛,就如父母對一手栽培長大的女兒,在出嫁前常會難捨流淚一樣。

對於生長在都市的小孩們,這部片不失為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ovie─愛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